濉溪信息社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西藏平叛老兵齐廷植,写信告诉我“苦难深重的同胞”的故事

2022-08-07| 发布者: 濉溪信息社|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从未谋面的忘年交》系列——刘兴国与齐廷植因撰写西藏平叛回忆录的书信往来刘兴国1983年12月6日刘兴国给齐...
9466电影网免费在线看最火电视剧 https://www.9466.xyz

《从未谋面的忘年交》系列

——刘兴国与齐廷植因撰写西藏平叛回忆录的书信往来

刘兴国

1983年12月6日刘兴国给齐廷植的去信正文:

来信12月2日收阅。首先对您多方面诚挚的关心表示我衷心的感谢!我妻调藏的事,我现已同拉萨市劳动人事局挂上钩了。他上北京开会回来10天左右了,说中央叫从内地往西藏调人的工作先停一停,什么时候“解冻”不知道。我的运气真够坏的了,八0年动了调她来藏的心,中央下了三个31号文件,说“西藏要由西藏人民自己干”,这次又碰上“先停一停”。我现在不敢太乐观,明年上半年若能办妥,我就谢天谢地更谢人了。也许到头来是“‘调’财两空”。

我们部队组织是支持我将妻调藏的,但这种支持太微不足道了,只是出具一纸“同意调藏”的证明,不帮其他任何忙,全靠自己“活动”。

前几天收到妻的来信,又报告了一个极为不幸的消息,涛儿得了急性肝炎,不仅用钱,还忙得、吓得她够呛。本来这些会引起您焦忧的事不该都告诉您的,可我一次又一次这样做了。这说明我们之间的友谊在向推心置腹的纵深发展。

不知您听到有关我老家京山的广播是怎么讲的,据我小妹来信讲,家乡今年是特大涝灾,只是还没倒房子和死人,棉花季节推迟,收成极为不佳。

我现又同《西藏群众文艺》的编辑联系,他答应在明年第一期(季刊)上登您一篇。当然,这要修改的具有文学性,符合他的要求才会登。我根据您回忆录的内容和编辑的意见,将第四章“战士的能量多大”、第五章“苦难深重的同胞”、第六章“擒匪首孤胆穷追”、第八章“中华民族心一条”这四章连串起来,作了较大修改和删节,将小标题用一、二、三、四取而代之,暂时取名为《艰苦奋战在高原》,计7500字的样子。我还很不满意,打算最近再抓紧改一改,誊抄一遍后,拿去编辑再提提意见。编辑的意见是,要写平叛的战斗场面和情节,可我从来没有参过战,想像力也不行,就无法在您原稿的基础上;加以“像那么回事”的充实,您若有新的补充描写,可写来我参考,力求改得更好一些,争取明年在第三辑《西藏革命回忆录》和第一期《西藏群众文艺》上同时问世,以了结我们的共同心愿。另有几个需要了解和核准的问题,另纸单记,望来信分类告之。

寄来去年6月至10月间,我妻儿来藏时自己照、洗的三张小照及我们结婚时的照片一张,都不太好,聊作留念吧。

您再来信可不用挂号,一般是可以收到的。我时间安排的较紧,就不多谈了。

望您多保重!祝全家好!

另纸所问内容:

“苦难深重的同胞”所写的故事,发生在什么地区?是昌都,还是那曲?当时是几月份?请将那里的地理环境、自然风貌略作介绍。那场洪水将敌人阻隔在南山的战斗,指导员参加没有?

匪徒们是不是用木板从外面将窗户钉死了的?

赴藏参加平叛作战的是内蒙古军分区一共只挑选了10人,还是您所在的巴彦淖尔军分区只挑选了10名干部?挑选战士没有?

那两位出院归队的二连战士也是骑了马的吧?他们现在是否还活着?他们的姓名您是否知道和记得?

那次通过险区是半夜时分还是白天(区政府王同志遭敌伏击的地方)这一部分的时间概念我不太弄得清。“这是一个要下五十多个台阶后,过二十多米宽的溪流,......”处不深且又平坦的溪流?还是水深湍急的激流?后面又说一战士为照顾您险些淹死,我想此处用“溪流”似乎不妥。

“擒匪首孤胆穷追”一章里的“巴匪是此地一个大匪首”——此地是某个具体的县境或区境内?“大”到有多少匪徒?

人们都是习惯称蒙古族为蒙族吗?若写蒙族不会让人产生错觉吧?

1983年12月21日齐廷植给刘兴国的来信正文:

你12月6日零点写的信,看了着实叫人焦急,我不能不快快给你写这封草信,以利协助你解除忧郁的心情来冷静下来想办法。我想,涛儿的病必须抓紧治,以免变成慢性的。虽然慢性的也完全可以医好,然而,那就啰嗦多了。可能我这信甚至你的信都是马后炮。但相信涛儿妈懂得急性好治,会抓紧时机的。万一转成慢性,也要一鼓作气给孩子治好。不知你83年、84年休假怎么安排?如能去江西看看他们,然后再接来部队治疗,是否好些。自然,如果他们打算来,那也好。总之,涛儿的病一定要治。还应解决他妈“忙”、“吓”的问题。因为现在总不是战争时期,爸爸和丈夫的责任是应该和可以尽尽的。

你和爱人及孩子的照片,符合我们的想象,我们全家都看了,很乐!是个幸福的家庭。两代人一个印象,英俊、善良。

京山的消息我是听中央台广播的。可能那是无灾区的情况,以其安定人心。为使你集中精力思考、奔波,涛儿妈的调动事(我想可否找后勤部门,到军队厂、场,或幼托单位、仓库、服务社等处。这样就可以不经西藏政府而由江西调入西藏军区——过去有过此做法)和孩子的病。我准备给京山二老和小妹写信安慰。请告二老或小妹名字、通信地址。这你不要客气。我爱人张晓英——28年教龄的老师,看信后也是声声同情,并很赞赏你提的问题。的确,“门外汉”不懂的细节是艺术生命中的活细胞,是作品情节链条中的有机环节。细节不仅从属于艺术整体,而且包含着艺术整体。对“准确”的表达有时也就不很在意。这些是我上函授才弄懂了的。你公务、家事忙的不可开交,又修改成《艰苦奋斗在高原》真叫人感动,我很是高兴的。我目前只能写写信、看看报,所以拿不出新东西。把回忆录第三稿的一节《学习红军精神》找出,作为你期望的补充参考。顺告,此稿我本已在原部审阅定稿(上面铅笔字迹,是分区白政委笔迹)回大同又加工中病倒,忍痛去了一万字。另外,我原来是本着三真原则写的,加以自己描绘能力差,所以缺乏艺术性。你可以(应该)按照“群艺”要求进行渲染、夸张、虚构。这本是文学艺术允许的,也只有如此才符合、才能达到形象化、具体化。你说是吧?下面,我另纸回答你需要了解核准的问题。

请你多保重,一切好起来,一切都会好起来!

另纸所答内容:

“苦难深重的同胞”故事发生在昌都地区,时间6月底。地理环境、自然风貌:这里山高且多,沟多而深,河流纵横交错,山顶多如狼牙柱石,冬季积雪封山。眼下山脚草地繁盛,沼泽地和丛林片片相连,行动极为困难。海拔在4000米以上,空气稀薄,气候变化无常,时晴时雨,时风雪时冰雹,一日气候相差很大,有时早晨冷的打颤,中午在帐篷里热的难耐,脱掉棉袄,棉裤被汗垢粘住腿。

我们去的地方叫白龙滩,宿营在南北走向,而在白龙滩东端之南端西拐的白龙山主峰的东坡下,有一条由西面而来在主峰下北转约百米宽的河。白日寺即在此西的北山沟里。它座西面东,背山临水,依山坡建筑,层层向上成阶梯形。以经堂为骨干,环绕着许多大小不等的僧房,房子一般是二三层,内用木料、外为土石砌成,这里曾是叛乱武装集团有组织、有领导,政治上顽固的骨干分子聚居、指挥的一个中心。

寺院曾利用宗教特权和宗教外衣作幌子,裹胁群众叛乱。

群众受欺骗宣传中毒较深。所以中、青年有的从匪,有的被裹胁而去。

那场战斗指导员参加了。回忆录讲到,他是一个有军事知识,有作战经验的政治干部。当我带一个班先行后,他即派一排长德格杰(前写成“德格吉”,希改正。)带一个班沿南山脚西上,占领与白日寺所在的北山沟对面的南山沟口,防敌南逃和来援。德排长进到沟口登高观察,发现山沟里也有烟。用望远镜细看,有帐篷、有马群,一个带枪身着藏袍的匪徒在半山坡缩作一团。于是报告指导员,用迂回办法活捉这个“舌头”。原来匪徒们企图转移出此山被南面的一条大河发山水拦回。他们是黎明到此,没有人民军队几夜不睡,连续作战的精神。我们接敌运动时,他们已疲困的呼噜大睡,俘虏的哨兵说:“头人欺负老实人,连着两夜让我放哨没人换,不能那儿睡,来这睡。”

匪徒们是用板子从外面将窗户钉死,用砖石将门堵住了。

骑兵十四团是内蒙古军区所属部队。为平叛与十三团在58年8月开去青海。从此由兰州军区管辖的青海军区玉树指挥部领导。你看到青海军区的骑兵十四团,我可肯定是这么回事。当时内蒙古军区是二级军区,即比省大比北京军区小,由总参直接领导。那时,全国只有西藏叛乱战事,各军、兵种,大军区都相继派人去学习,我们是内蒙古辖区派的第一批10人。

那两位出院的战士是二连的一个班长、一个老兵,都骑着马(当时医院——实际叫昂久——即囊谦战地医疗队,由成都部队组建。驻地离团留守处一里。出院归队及我们都是从团留守处马群领到马匹)因为战场、战争环境互助之事,比比皆是,不以为然,虽当时问过其姓名,也许还记在某本上,以后就忘了。更没有通信,不知下落。这些一提,您就明了。

通过险区是白天。水是溪流。它在险峻的两断崖之间,水清声细,记忆犹新。当时给人一种地形险要而不那么危急的安慰感。但是,您改成激流更有感染力。后又写到一战士为照护我险些淹死。是过此险区后的一条河的事。

“擒匪首独胆穷追”,按59年行政区划,是在那曲聂荣境或与巴彦交界一带。补充说明一点:王金宝是运用对乘马叛武射击要领,先以打马为主而后打人,使人落马,失去逃跑可能,达到捕捉的。

是的。人们都习惯地称蒙古族为蒙族。

(注:本文插图均由作者提供)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濉溪信息社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濉溪信息社 X1.0

© 2015-2020 濉溪信息社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