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信息社 网站首页 资讯列表 资讯内容

中国新能源汽车城市商业地理⑥| 合肥模式:多样化新能源汽车产业雏形

2022-09-25| 发布者: 濉溪信息社| 查看: 144| 评论: 3|来源:互联网

摘要: 合肥新能源汽车的故事,历史传承源自江淮,高光时刻来自大众,舆论谈资在蔚来。三家背景与风格完全不同的企...
9246影视免费在线看最火电视剧 https://www.9246.xyz

   合肥新能源汽车的故事,历史传承源自江淮,高光时刻来自大众,舆论谈资在蔚来。三家背景与风格完全不同的企业,组成了一个兼具多样化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雏形。

  今年,21世纪经济报道与汽车之家强强联手,在去年《2021中国新能源汽车城市发展报告》的基础上共同打造的《2022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报告》(拟)将于年底发布,选取城市从去年的10个扩充为15个,核心数据也从规模实力、产业密度、创新能力、营商环境等产业端数据,扩充了新能源汽车城市消费能力、消费潜力、消费特征、消费保障等消费端数据。

  在报告正式发布之前,我们首先将15个新能源城市进行一个系统的梳理与盘点,在去年《寻找新能源汽车产业高地》的基础上,今年的系列报道升级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城市商业地理》,第六站聚焦合肥。

  2019年,蔚来股价一度暴跌至2美元,全年亏损112.9亿元,资金链几近断裂。

  当时的蔚来,就像一只嗷嗷待哺的小狮子,找不到“奶”喝就会饿死。

  “2019年最惨的男人”——蔚来创始人李斌不得不四处奔走,不仅找了长城吉利等一众传统车企,也与北京亦庄、浙江湖州市吴兴区洽谈融资,但最终都无疾而终。

  拯救一家亏损巨大的公司需要承担巨大的风险。最终,合肥市政府成为了蔚来的白衣骑士。

  2020年春天,合肥市投资蔚来70亿元,为几乎弹尽粮绝的蔚来“续命”。

  从2008年投资京东方,到2011年押注半导体陆续引进长鑫、兆易创新等企业,到培育科大讯飞,打造新兴科技产业链,再到引入蔚来,布局新能源汽车,合肥以稳、准、狠的投资眼光被誉为“风投之城”。

  这一次,合肥似乎又“赌”对了。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速度超出预期,落户合肥的无论是大众还是蔚来,抑或是去年在合肥投资建设新基地的比亚迪,都算得上是实力派或者潜力股。

  需要指出的是,汽车工业一直以来都是合肥市的六大支柱性产业之一,2016年时,合肥市汽车产量一度达到83.41万辆,但随着中国汽车市场进入存量时代,合肥市代表车企江淮汽车在乘用车市场失去竞争力,合肥市汽车产量也开始逐年下滑。

  大手笔押注新能源汽车赛道让合肥市汽车产业迎来转折点。

  近3年来,合肥累计签约新能源汽车产业重点项目158个,总投资1411亿元。2021年,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实现营收1029.5亿元,产量14.5万辆,同比增长148%。

  9月21日,在合肥举行的2022 世界制造业大会·中德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论坛上,合肥市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到,未来,合肥将全力打造 “ 新能源汽车之都 ”,实现整车350万辆、电池 300GWh、产业规模超万亿的目标。

  合肥模式

  合肥之所以被称为“风投之城”,不仅是因为合肥市招商引资的成功,更是因为合肥成功通过“合肥模式”扶植头部企业,以基金撬动资本,以资本引入产业,进而打造新兴产业集群。

  合肥的面板和半导体行业,都是通过这种模式成长起来的,如今这种模式被应用到了新能源汽车领域。

  合肥新能源汽车的故事,历史传承源自江淮,高光时刻来自大众,舆论谈资在蔚来。三家背景与风格完全不同的企业,组成了一个极具多样化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雏形。

  江淮是土生土长的合肥国企,上世纪90年代,江淮自客车专用底盘和轻卡起步,后进军重卡、货车、各类商用车逐步发展起来。然而,江淮汽车的商转乘之路并不顺利,尽管也随着中国乘用车市场的高增长而野蛮成长,但在2015年前后,随着消费升级行业竞争加剧,江淮乘用车逐渐沦至市场边缘。

  2016年,没有造车资质、节省资金没有选择自建工厂的蔚来找到了江淮,与江淮汽车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当时,一些国内的一线主机厂并不愿为其他品牌代工,江淮是蔚来有限的几个选项之一。正是和江淮的代工,才成就了后来蔚来和合肥的缘分。

  不过,在2019年蔚来陷入低谷,李斌四处寻找投资之时,合肥并不是蔚来的首选。

  这家定位高端市场的企业,首先对接了北京亦庄以及江浙一带的一些城市。

  合肥,是蔚来接连被拒之后对接的第19个城市。

  在2020年初的一个多月,合肥对蔚来进行了密集的调研与评估。很快,合肥与蔚来签订了“高业绩对赌”协议,然后迅速注资。蔚来也由此迎来新生。

  合肥市委书记虞爱华提及投资蔚来时曾评价,“先跟人家共患难,才能同富贵。”

  2021年4月,合肥新桥智能电动汽车产业园区NeoPark开始动工。合肥市希望将NeoPark建成世界级智能电动汽车产业集群,并开展整车、核心零部件、自动驾驶等创新性研发,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引领性的创新链;引入数百家关键配套企业,形成完整与高度聚集的产业链。按照规划,NeoPark产业园将形成整车产能100万辆/年,电池产能100GWh/年。

  城市与企业的招商关系很微妙。企业想挑条件最好的城市,城市也想挑条件最好的企业。雪中送炭的情谊往往弥足珍贵。后来,无论是蔚来还是合肥政府,都对双方的合作关系作出很高的评价。李斌更是戏称自己是合肥的兼职招商顾问。

  合肥与大众的牵手同样缘起江淮。

  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国放开限制,允许外资企业在已经拥有两家合资车企的情况下,新建纯电动合资公司。2017年,大众在中国成立第三家合资公司——江淮大众,江淮与大众各持股50%。

  2020年5月,大众汽车宣布入股总部位于合肥的动力电池企业国轩高科;同年11月,大众汽车宣布增持江淮大众股权至75%,公司的名称也随之变为大众(安徽),大众安徽研发中心在安徽合肥落成。大众安徽成为国内第一家完成股比调整后由外方控股的乘用车合资企业。

  年产35万辆新电动车的生产基地正在建设。2023年,大众(安徽)将推出第一款基于MEB平台打造的电动车。

  除了蔚来和大众之外,合肥还“光速”牵手比亚迪。

  2021年5月,合肥市相关部门在得知比亚迪有意扩产之后,立刻邀请比亚迪来到合肥进行考察,当年7月比亚迪与合肥正式签署合作,8月工厂开工,一期项目从谈判到签约仅用时23天,签约到开工仅用时42天。今年6月30日,比亚迪合肥基地项目整车下线。

  从开始接触到工厂生产仅仅用时1年,项目推进速度相当惊人。这背后离不开合肥市打造“新能源汽车之都”的决心以及强大的执行力。

  除了整车企业,近两年来,合肥市政府也在加快打造更加完整的供应链,已经集聚了国轩高科、中创新航、巨一动力等一批产业链龙头企业,覆盖电池、电机、电控等核心零部件。

  此外,合肥市也已经初步形成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合肥市聚集了科大讯飞、杭州宏景智驾、合肥四维图新、科大国创、北科天绘、安徽仓擎、安徽域驰、安徽赛宝、华为和百度等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资源。

  《合肥市“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中提到,新能源汽车要达到“2515目标”。

  从产业规划和实际落地情况来看,在新能源汽车产业领域,合肥大有追赶上海、广州等老牌汽车生产基地的趋势。

  不过,在智能网联及自动驾驶领域,合肥还需要加速追赶。

  合肥并不在工信部、公安部、交通部支持建设的17个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示范区内。

  今年7月,《合肥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第二批开放道路目录》公布,包河区、滨湖区域、高新区、经开区部分道路(路段)将开放用于智能网联车辆道路测试。

  合肥市第二批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开放道路,单向道路总里程约232公里。

  根据当时的公开数据,合肥共有17家企业获得72张开放道路测试牌照。

  就牌照发放数量、测试企业数量和规模、测试道路法规完善程度而言,合肥与一线城市之间还存在一定差距。

  销量增速遥遥领先

  合肥近年来快速崛起,汽车消费氛围也在快速提升。

  2022年4月,《合肥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披露,2021年末合肥市常住人口946.5万人,比2020年“第七次人口普查”时期增加9.5万人,是安徽人口最多的城市,常住人口规模继续向千万级迈进。

  2021年5月全国特大城市(城区人口500万-1000万)评选中,合肥市城区人口因相差几万人遗憾“落选”,预计经过1-2年的增长,合肥将建成特大城市。

  同时,合肥市2021年人均可支配收入4.6万元,同比增长10.5%,增速高于全国1.4个百分点。

  其中合肥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万元,同比增长10.2%,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0和1.2个百分点,在全省、全国省会城市、长三角27座城市中均位列第一位。

  持续增长的人口数量和居民收入的增长,将持续扩大汽车消费空间。

  截至2022年6月底,合肥市汽车保有量达265万辆,在全国各个城市中位于第二梯队。

  就汽车千人保有量来看,合肥市每千人拥有汽车280辆,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不过,同样为省会城市的郑州、济南、西安等城市千人保有量均已经超过300辆。合肥市千人保有量水平较低,汽车市场仍有较大发展空间。

  新能源汽车方面,《合肥市“十四五”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征求意见稿)》显示,到2025年实现累计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到100万辆。但截至2021年底,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仅超8万辆,新能源汽车千人保有量11辆,与上海、深圳、北京、杭州等限购城市差距显著。

  根据汽车之家平台数据分析,合肥新能源消费关注指数0.86,合肥用户对新能源汽车消费的关注程度属于“非常关注”;新能源消费购买指数0.67,新能源购买偏好度处于中上水平。

  不过,虽然目前合肥市的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并不高,但新能源汽车消费增速居于全国前列。

  尽管合肥不是限购城市,随着合肥市充电设施不断完善及合肥市相关消费政策的不断刺激,全市新能源汽车购买热情高涨。

  在政策端,除了支持公共领域电动化和网络预约电动物流车推广应用之外,还支持换电试点城市建设,推广“车电分离”新模式。新能源汽车使用环境方面,新能源汽车享有停车优惠。此外,今年以来,合肥市下辖的多个区都推出了额外补贴、电费补贴等促消费措施。

  2022年上半年,合肥市新能源乘用车销量2.7万辆,在全国城市排名中位居第20位,但与去年同期6387辆相比增长323%,增速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及深圳、上海、杭州、成都等新能源销量领先城市。

  同时,合肥市新能源渗透率也由2021年上半年的6%增长到2022年上半年25%,由低于全国渗透率水平到超过全国平均渗透率3个百分点。

  从具体的消费特征来看,合肥市新能源销售品牌分布与全国市场相似,仍是以中国品牌和新势力品牌为主,合计占比高达90%。造车新势力品牌在销量前十榜单中占据了5席,分别是特斯拉、蔚来、零跑、小鹏、合众新能源。

  作为本地企业,蔚来在合肥的市场份额较高,在本土新势力中销量高于定位主流市场的其他品牌。

  自主品牌中,奇瑞汽车凭借本地产车优势,位居第二,仅次于比亚迪;江淮旗下的思皓品牌也进入前十。

  从车身形式来看,合肥新能源用户更加偏好轿车,尤其是性价比较高、以代步为主的微型轿车, 如QQ冰淇淋、宏光MINI EV的销量都较高;此外,紧凑型轿车也比较受欢迎,主要以比亚迪秦系列的车型为主;而在SUV中,以特斯拉Model Y为代表的中型SUV也有一定的市场规模。

  新能源汽车销量也会受到城市销售服务网络和充电基础设施的影响。合肥市经销商网络发展处于中等水平,根据汽车之家经销商信息数据统计,合肥市共313家经销商,其中新能源经销商渗透率90% ;2022年上半年店均销量在339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94台);结合经销商数量和店均销量来看,与同样为省会城市的郑州、济南、西安基本相当,考虑未来汽车千人保有量的增长空间,经销商数量未来也同样具备增容潜力。

  充电网络方面,据合肥市人民政府数据,截至2021年11月,合肥市已累计建成各类充电桩5.5万个,其中公共充电桩1.36万个。车桩比约为1.45:1,高于全国平均值1.49:1,但是,充电桩的数量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随着电动车销量的快速增长,合肥亟需加快充电桩的建设。

  一个产业链的培育,几乎只有政府层面才能推动。在这一轮新能源汽车的投资热潮中,合肥市政府无疑是最卖力的一个。

  最近3年,合肥模式快速培养出了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即将随着市场的爆发而迎来收获时刻。

  21世纪新汽车研究院认为,随着蔚来新桥基地的投入生产、比亚迪合肥基地今年6月底下线以及大众(安徽)2023年车型量产,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量将快速攀升,需持续扩大对上下游企业的支持,保障供应链体系稳定。同时,想要打造成“新能源汽车之都”,还需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当地新能源汽车渗透率。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分享至:
| 收藏
收藏 分享 邀请

最新评论(0)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濉溪信息社  

GMT+8, 2019-1-6 20:25 , Processed in 0.100947 second(s), 11 queries .

Powered by 濉溪信息社 X1.0

© 2015-2020 濉溪信息社 版权所有

微信扫一扫